高层会议表态,房住不炒黯然离场?你没看透中国经济的真相
最近几天,很多人都奔走相告说房住不炒离场了,房地产大转折来了,这是真的吗?
这次高层会议关于房地产的表述内容里面,确实没有提到房住不炒,但是如果你真的以为房住不炒从此离场了,那你就想得太简单了。
说白了,你根本就没看透中国经济的真相,我们今天来一次性讲透彻。
【资料图】
1、房住不炒要坚持多长时间
房住不炒真的离场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目前为止的相关政策描述中,房住不炒要持续多久呢?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有房住不炒呢?它产生和存续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房住不炒有两个非常最重要的时间节点。
第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是它产生的时间。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此以后,它就成为房地产的行业定位和指导思想,近七年来从来没有动摇过。
第二个时间节点是它结束的时间,或者说有关文件,明确房住不炒最长延续到什么时间?
2、房住不炒要跨越20年时间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房地产行业持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定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有人问了,强调这个时间跨度有意义吗?当然非常有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通过的,这两个都是最高级别的文件。
中国是集体决策机制,通过这种指导思想的文件不容易,想要修改甚至废除它更不容易,都是要走严格程序的。
更进一步来讲,中国非常不习惯朝令夕改,这种大政方针也很难朝令夕改。
所以,从书面文件来看,“房住不炒”从2016年到2035年,至少要跨越20年的时间。
如果说这个问题仍然是表面,我们来看第二个本质的问题,为什么会有房住不炒呢?它产生和存续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3、房住不炒背后的经济逻辑
关于这个问题,在房住不炒刚刚提出的2016年,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经过这几年的行业深度调整和认知洗礼,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很清晰了,甚至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高度共识。
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主要是依靠高速城镇化和对外开放两大改革红利。我们用白话来讲,是靠“地租经济”模式,用房地产完成原始积累,在此基础上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
这是大多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走的路,也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从本质上讲,这也是非常原始和粗放,甚至是低效率的发展模式。
但是,我们不能永远靠地租发展下去,更不能永远处于产业链末端。
房地产行业本身也面临严酷的现实,一方面杠杆率很高房价也很高,泡沫风险极大;另一方面这个行业虹吸了大量资金和资源,在经济的命脉血管中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血栓”。
换句话讲,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反面阻碍。
4、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
我们说的阻碍,当然不是阻碍经济规模继续长大,而是阻碍我们转型升级,阻碍我们向更高的科技,更高端的产业链和更高的质量转型。
同时,房子盖了很多,但却建造了一大批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质量和环境堪忧。
2016年以后,我们在科技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我们的经济质量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高。
特别是我们的出口过去以低端的生活用品为主,已经成功转向以机电、电子和汽车等中高端产品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我们从房地产中抽身出来了,转身投入科技和高端制造。
尽管这个转型过程也很艰难,甚至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长期来看,这是必须要做的,也是非常值得的。
那么,现在2023年了,我们还能走回头路吗?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了,重新炒房无疑是饮鸩止渴,我们不能再走回头路了。
很多人都知道,在过去七年中,也有几次重要会议或文件没有提“房住不炒”,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指导思想不存在了,只是不同时期强调不同重点,而且也不需要时刻把它挂在嘴边上。
最后我们澄清一个观点,房住不炒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允许用大规模炒房来给经济打鸡血。至于老百姓买两三套房实现资产保值,甚至赚点小钱,那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炒房。
不管阶段性如何微调,有了这个大原则,未来的房地产其实大局已经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