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大桥20岁啦!未来将安装健康监测系统
若将联系全国的枢纽站场比作发展的动脉,城市道路便是为发展输送养分的毛细血管。20年前,广州南站选址番禺,如今成为我国“最繁忙”火车站,助力广州强化门户枢纽功能;同样在20年前,在广州东部,连接天河与海珠的琶洲大桥建成通车,缓解了广州东部珠江通道的交通压力,促进广州城区中心东移。在2008年,第104届广交会全部移师琶洲展馆后,琶洲大桥也成为参展客商往返展馆的重要通道。
8月29日,这座正值壮年的大桥迎来它20岁生日,下一步将安装健康监测系统,让它更健康更有活力地伫立在珠江之上。
【资料图】
建于过江通道战略拓展阶段,促进中心城区“东移”
琶洲大桥的建设期,正处于广州过江通道建设的战略拓展阶段(2000年-2018年)。在这一时期,番禺撤市设区,广州南站和大学城等重要枢纽、功能片区建设,南沙新区开发,过江通道进入优化加密阶段,建成金沙洲大桥、琶洲大桥、南沙港快速等10条过江通道,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南拓、北优、东进、西联”。
琶洲大桥于2001年11月18日动工建设,并于2003年8月29日竣工运营。其北起珠江北岸员村、南至海珠岛东北部琶洲村,全长1205米,并以琶洲村为名。但它在开工后的一段时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黄洲大桥。
琶洲大桥为何“改名”?原来是其最终建设的位置移了700米。“琶洲大桥原规划位置在现实际位置以东约700米处,建成后可从琶洲直达天河区黄村一带,曾称‘黄洲大桥’。后该桥改在现位置建设,也是当时从珠江北岸通往琶洲的专用大桥,所以才在2003年5月改名为琶洲大桥。”琶洲大桥桥梁管养方广州交投集团琶洲大桥项目负责人廖锦鹏告诉记者。
作为连接天河区和海珠区以及沟通其他区域的重要交通走廊,琶洲大桥不仅“缝合”了两岸的交通,更促进广州中心城区东移,特别是在推动琶洲和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发展以及助力广交会举办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我10年前来广州的时候,就开始走琶洲大桥,10年来更是看到大桥两岸的快速发展。”网约车司机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更是每天都会经过这座桥:“基本一天要往返天河海珠很多次,尤其是广交会期间,跑得会更勤。”
记者了解到,如今,琶洲大桥双向车流量日均超13万辆,车流量已比较饱和。为缓解琶洲大桥过江交通压力,车陂南隧道于今年1月18日正式通车。多了条过江选择,琶洲大桥在许多市民心中,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我还是常走琶洲大桥,琶洲大桥天河端下桥沿着科韵路可以直接进入黄埔大道这一城市主干道;而海珠端下桥则可以直接连通环城高速。不仅连接天河海珠,还可以快速高效地沟通外部区域。”家住天河在海珠上班的市民罗浩(化名)告诉记者。
V形墩连续刚构桥创当时亚洲之最,20岁正值“青壮年”
琶洲大桥为V形墩连续刚构桥,其V型刚构桥墩高20米,V型斜肢与竖直线夹角为33度。因桥梁构造原因,琶洲大桥在猎德大桥、海珠桥等各具特色的造型对比下,略显“朴实无华”,但其如海鸥展翅般的V形桥墩,却为其创下了当时同类桥梁中的亚洲之最。
“V形墩连续刚构桥是一种近年来比较常见的桥梁形式,具有造型活泼、美观、富有动感的特点。”廖锦鹏介绍称,V形墩连续刚构桥通过把竖直桥墩变为分叉倾斜的桥墩而达到减小跨径,降低梁的高度的目的,而城市桥梁的特点是桥梁高度不高,对跨越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V形墩连续刚构桥受到许多城市桥梁建设者的青睐。
如今,20岁的琶洲大桥正值“青壮年”,廖锦鹏进一步解释说,桥梁的状态不能用“年龄”一概而论,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交通载量、不同的用途,对桥梁有不同的影响。经多方评估,琶洲大桥处于“最佳状态”。
记者了解到,琶洲大桥自通车至今没有出现过大的病害,桥梁的设计很重要,同时其健康更离不开保养工作。广州交投集团年票公司在2010年1月开始接手管养琶洲大桥后,一直对琶洲大桥开展日常巡检、定期检测以及小修保养等工作。“我们每天有工作人员在桥上进行巡查,主要看下路面有没有坑槽,桥上设施有没有损坏等。”廖锦鹏说,而定期检测则是以年为单位,由专门的检测设备对桥梁的外观、桥墩等日常巡检看不到的地方进行全方位检测。“例如我们采用高清的无人机对桥梁各部位的外观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
近年来,琶洲大桥的品质在不断提升中,2017年琶洲大桥桥面进行了一场全面维修,大大提高了行车舒适性。“在翻新沥青路面的同时,运用高分子材料对人行道进行改造,具有更强的抗滑性能。提升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感受。”廖锦鹏介绍称。
桥上通行更舒适,也要减少对桥下市民生活的影响。因琶洲大桥北侧引桥距美林海岸小区较近,路段车流量大,噪音或多或少影响小区居民生活。年票公司主动作为,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为美林海岸小区340多户住宅安装隔声窗。去年,年票公司另外在琶洲大桥北侧引桥安装隔音屏210米,进一步降低交通噪音。
下一步,琶洲大桥将引进健康监测手段,实时监控桥梁运营状态,确保桥梁健康运营。“我们预计会在桥上安装一些传感器,检测其所处的环境,包括温度风向,还可以检测桥梁的运行状况,包括震动、荷载等情况,收集到的数据上传到后台系统后,通过计算处理可以评估桥梁的状态。”廖锦鹏告诉记者,他们希望通过智慧化的手段与日常巡检、定期检测等形成补充,全方位为琶洲大桥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桥梁建设、养护双发展,织密织牢过江格局
广州依水而生,依水而行,桥梁隧道的过江通道,为城市的发展穿针引线。目前,广州珠江沿岸已初步形成“南北密、东西疏”的过江通道格局。
不仅是琶洲大桥,近年来,广州在桥梁建设和养护方面的发展亦是城市发展的缩影。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缓解金沙洲大桥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强“广佛”两地联系。在建设方面,广佛大桥系统性工程(一期)跨越白沙河主桥采用钢结构独塔中央索面斜拉桥,主梁为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引桥墩柱、盖梁、上部主梁采用预制装配工艺实施,墩柱、盖梁为单节段预制,上部结构类型为预制小箱梁、钢-混组合箱梁、钢箱梁,均为预制结构,装配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可有效减少工人现场作业时间。
除了正在建设广佛大桥外,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如意东桥、省道S111沙湾大桥、东部快速通道沙湾水道大桥、上横沥大桥、雁塔大桥等多个公路、市政桥梁的规划建设工作。
养护方面,健康监测系统的运用不是个例,广州正推进智慧化为桥梁护航。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推进桥梁基础设施的智慧化升级,在重点桥梁建设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通航桥梁防碰撞预警系统等,例如珠江黄埔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白坭河大桥防碰撞预警系统,通过将信息化技术与养护方式深度融合,及时预警桥梁异常及突发状况,提升养护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关链接:广州那些桥梁“之最”
广州城区范围珠江航道共有桥梁32座,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有:
1.海珠桥是广州第一座连通珠江两岸的大桥,有80年历史,见证了广州近代战争史和近现代城市建设史。
2.海印大桥是广州第一座斜拉桥,是中国国内建成的第一座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型斜拉桥。
3.琶洲大桥V型刚构桥墩高20米,V型斜肢与竖直线夹角为33度,为当时在亚洲同类桥型之最。
4.猎德大桥是中国国内主跨最长独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之一,截至2009年7月,猎德大桥在“独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塔”同类桥梁中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国内第一。
5.截至2021年6月25日,海心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
6.黄埔大桥是华南地区跨径(1108米)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国内跨径(383米)最大的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世界最大跨径(625米)移动模架进行施工的连续梁和连续钢构以及国内第一座双洞分离式8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卢梦谦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高鹤涛